为患者“心灵之窗”更加明亮奋斗不息
——记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科专家刘伟民
眼睛是人们感知世界的心灵之窗。 拥有明亮、清晰的视觉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的需求。但是,因学习、生活方式与环境、工作压力和生理因素等诸多原因,一直以来无论是小孩、年青人,还是中老年人患各种各样的视力障碍不少,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委员、全国低视力专家指导组成、广西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广西区人民医院视光科主任、主任医师刘伟民锲而不舍、潜心钻研各种视力障碍的诊疗技术30多年,为无数视力障碍患者解除了痛苦,在国内、区内患者和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创建视光学科
近视、屈光不正、弱视等视力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渐趋低龄化,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8%,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5%,并有不断上升趋势,学龄前儿童近视也越来越多。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视力障碍性疾病的诊疗手段还比较单一、落后,特别是低视力的诊治技术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作为一名视光学专业的医生,刘伟民在日常工作中看到很多小孩因视力不好,影响学业,不少低视力患者没法康复而摸盲文,生活在“黑暗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决心要尽自己的能力为患者解除痛苦,在有限的人生中干几件大事。
刘伟民要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创建广西第一个视光学科。因此,为了把国际先进的视力障碍性疾病的诊疗理念与技术学到手,勤奋好学,聪慧大智的刘伟民于1994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广西第六批公派出国留学的机会,远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深造一年,师从世界著名视光学低视力专家Alan. W. Jhonston教授,主攻视光学专业技术。刘伟民虽然在澳大利亚的生活极不适应,每天胃痛靠吃胃药来维持,睡眠严重不足。但他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为了尽快熟悉和掌握先进的诊疗技术,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始终坚持学习。特别是在图书馆发现好的视光学书籍,他就借出并将精华部分复印,整理装订后有厚厚的53本书,回国时花了2000多元通过海运邮寄20多公斤的珍贵资料回国。
1995年底,学成归来的刘伟民开始着手组建广西第一个视光学科。万事开头难,当时在国内尚没有单独的视光学建科,而且医院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都相对落后,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刘伟民还有气馁,经多方努力,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下,在人才、设备等方面精心筹划,积极筹备,视光科终于在1996年4月挂牌成立。这是广西首家视光专业学科,也是西南地区首专业学科。
打造专科品牌
刘伟民要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把视光中心建设成为广西诊疗项目齐全、服务和科研水平一流的视光专业诊疗机构,争创国内视光学科品牌。他深知人才是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根本。于是,他一方面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每年坚持组织员工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学习,请国内著名专家到院内作学术讲座和近视手术演示,不断提高员工的诊疗水平和科研攻关能力以及大力引进和开展新技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视光科人才、设备与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经自治区卫生厅审核批准,广西视光中心在广西区人民医院视光科挂牌成立,成为广西视力障碍性疾病的诊疗技术省级专业学科,成为广西视光专业的领头雁。
刘伟民并不自满,为了加强对年轻医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使广西视光中心的诊疗技术和科研方向始终站在国内的领先行列与前沿水平,他精心筹划,选好专业的主攻方向与目标,先后派送四名业务骨干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威尔玛眼科等国际著名医院进行为期一年学习。目前,已有2人学成归来。2013年4月,有一名技术骨干在美国芝加哥通过了角膜塑形学会的考核,成为国际角膜塑形镜学会资深会员,是中国首批取得该资格的6名医生之一。经过10多年专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广西视光中心如今已拥有一支50多名员工组成的专业团队,其中医师18名, 专家7名,主治医师7人, 10名硕士,高级验光师7名,成为广西视光专业人才雄厚的诊疗机构,也是国内视光专业技术人才的佼佼者。
医疗技术是提高医疗水平的核心。刘伟民瞄准国内外先进的诊疗技术,先后开展先进的医学验光技术、精确的渐进眼镜验配技术、硬性角膜接触镜(RGP)验配技术、青少年近视控制治疗技术、角膜矫形技术、低视力康复技术、儿童弱视治疗技术以及开展飞秒激光手术、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手术等近视手术,对近视、老花、散光、儿童弱视、斜视、低视力等各种视力缺陷诊疗技术达到广西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眼肌发育尚未成熟,近视尚未稳定,长期不科学用眼或眼睛过度疲劳,近视度数每年会以75—100度的速度增长。而中、高度近视还可引起视网膜变性、脱离等眼部并发症,重者甚至致盲。要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好的方法就是配戴青少年渐进镜。为此,刘伟民早在10多年前就在广西率先引进青少年渐进镜技术,使一大批青少年近视患者受益。
老花眼是许多中老年人饱受困扰的生理问题,过去日常生活中需要多副眼镜交替使用,不仅携带不便,眼镜也容易丢失,而且眼睛容易视疲劳。刘伟民积极引进渐进多焦点镜片代替老花镜,来解决中老年人的“老视”问题,它以美观的外形,佳的视觉质量赢得广大中老年人的青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众多近视者为了方便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也都想通过手术摘掉近视眼镜,而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是近视者脱离眼镜的方法。为此,刘伟民自2001年开始,引进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系手术技术。如今,他和他的团队已成功地为5万多例近视者开展近视摘镜手术。为进一步提高近视手术后视觉质量,2009年在广西率先引进波前像差引导下角膜激光手术,2011年又率先开展了飞秒激光手术。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与成功开展,使大批近视者分享了高新科技成果,使近视手术质量和安全得到了较大提高与保障。他和同事们联合开展的《LASIK手术视觉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2010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三等奖。
弱视治疗奇迹
刘伟民决心做的第三件“大事”,是要进一步解决全区弱视和低视力治疗问题。弱视是一种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多发于3—7岁儿童。我国3亿儿童中,患弱视的就有1000万。弱视患者不仅视力差,立体视觉也非常差,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过去,弱视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不好。为此,刘伟民为了提高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于2007年与中山大学联合开展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视知觉感知学习在弱视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弱视视觉感知觉学习治疗系统”技术,治疗弱视总有效率高。该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分别获2009年度度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二等奖和2010年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该研究技术已在广西14家医院推广应用,治疗弱视患者11844人次,年龄小患者3岁,年龄大40岁,都收到显著的疗效,新技术惠泽一大批患者。
为了解决低视力治疗问题,他通过举办学习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全区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诊疗水平面。多年来,组织全区的视光学及低视力康复培训等学习班共20多期,开展免费义诊咨询活动100多次、科普讲座225次,为全区各市县医院培训眼视光医生和验光师2000多人次,使低视力康复治疗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此外,他还曾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到扶绥、柳江、平乐、贵港等全区30多个市县进行低视力筛查及康复工作。他还亲自带教指导,并对当地医院医生的培训,为基层医院培养了不少的视光学人才,推动了当地视光学科的发展。他主持的科研课题《广西农村低视力病因调查及干预》,为全区低视力康复指导工作做出了贡献,他领导的广西视光中心获得了国家七个部委的表彰,被授予“全国低视力康复的先进集体”称号。
学术 独占鳌头
刘伟民决心做的第四件“大事”,就是不仅在业务技术、学科管理方面独树一帜,而且在科研教学方面也独占鳌头。他通过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科研攻关活动。他先后主持《广西眼镜行业准入标准》、《弱视患者视觉信息加工缺陷研究》、《两种屈光手术方式的形态学对比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短期激素性高眼压对视网膜影响的研究》等8项研究,其中已有两项获广西科技进步奖和广西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先后在省级、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他在视光学科学术上的实用性、科学性、前瞻性的见解,颇受同行的赞赏,成为国内视光专业技术人才的佼佼者。经常应邀在国内外的眼科学与视光学大型学术交流与专题讲座,例如第八届国际眼科和视光学学术大会上作题为《视知觉感知学习治疗弱视的临床研究》、第十八届国际眼科研究大会上作《弱视患者位置辨别功能研究》、第十四届全国眼科大会上作《视觉噪声双视力表在弱视患者中的应用》、2010年全国视光学组会议上作《从近3年的视觉科学杂志看弱视研究的发展动态》等专题演讲,还参与编写《全国卫生院校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实验教材》,担任《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眼科频道》、《广西医学》等专业学术期刊编委,为推动我国和广西视光专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医学无止境,奋斗不止步。刘伟民工作30多年,始终不息奋斗了30多年。已过不域之年的他,现在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集中优势力量聚焦于视知觉感知治疗弱视及相关的研究,加快视觉筛查准备工作的进展及实施;继续推进流行病学及社区预防机制,逐步建立起广西的预防保健干预治疗的视光学模式。我们坚信,在刘伟民专家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努力下,广西的视光专业事业会得到更快发展,患者的“心灵之窗”将会更加明亮。(马谓彬)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