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1日下午3:00,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领导组织有关专家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刘伟民主任医师主持的《弱视患者视觉信息加工缺陷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国内领先水平”。
专家组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阎丽教授、昆明爱尔眼科医院李旭松教授分别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以及广西区内眼科专家共7人组成。会上,广西区卫生厅科教处领导唐晓岚、广西区人民医院科研部张国部长分别作了讲话。刘伟民主任医师代表课题组向与会专家作了详细的工作汇报。
据刘伟民主任介绍,弱视是一种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诊断工作中过度依赖“矫正视力低下”这一非特异性指标,存在着“诊断扩大化”的现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的弱视患者具有不同的视觉信息加工缺陷,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进行区分,个性化的治疗干预方法也相对欠缺。在此背景下,以刘伟民主任医师、黄建忠副主任医师为代表的课题组核心成员决心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于2009年成功申报获批立项广西医药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弱视患者视觉信息加工缺陷研究》(编号:桂卫重200957)。课题组运用心理物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方法,从临床角度围绕不同类型弱视患者“视觉噪声”、“位置噪声”、“轮廓察觉”三个视觉信息加工模型的功能差异性展开研究,历时两年并最终取得重大成果。课题组先后参加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并作特邀发言、专题演讲及大会发言共7次;独立主办“广西眼视光论坛”两届、承办“广西眼保健新技术新进展培训班”一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7篇发表在眼科专业核心期刊上。
专家组在认真听取研究工作报告、审查相关材料后,经现场答疑、讨论后认为:该项目在密切追踪国际弱视基础研究领域前沿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转化医学在眼科的应用,凭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视觉信息加工能力检测平台”,运用心理物理学和认知心理学方法,从临床角度对弱视患者视觉信息加工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以下创新性结果:⑴依托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国内率先构建了“视觉信息加工能力检测平台”,生成了视觉噪声、位置辨别、轮廓察觉等检测指标,并成功应用于弱视患者的单眼视功能检测;⑵在国内首次提出视觉噪声、位置辨别、轮廓察觉等特征性指标可用于弱视患者视觉信息加工能力的临床检测和诊断,从而为不同临床类型弱视患者的视觉信息加工缺陷的差异性提供了可能的检测手段,对于个性化治疗和疗效的提高有重要意义;⑶从临床病种诊断和分类角度在国内首次系统验证了视觉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中“视觉噪声”、“位置噪声”、“轮廓察觉”等视觉信息加工模型。最后,经专家组成员充分协商讨论,一致认为:该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建议将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
鉴定会现场
刘伟民主任虚心听取专家建议